[聊食材]給我新鮮貨!三分鐘教你挑好魚!


台灣人在「食」方面向來以生鮮狀態直接烹飪食用,甚或生食。在過去漁業尚未發達時代,僅限於沿岸漁業,漁貨量少,作業時間短,現撈的水產物可在短時間內經處理而享用;然今日漁撈技術精良,又配合著冷凍冷藏之保鮮方法,使原來沿岸漁業因之而擴大至近海漁業及遠洋漁業,作業時間增長,有的長達數個月。但因水產物之組織軟弱,死後會即刻發生僵直、自家消化、腐敗作用,如果保鮮的方法不適當,水產物就會很快的進行這些一連串的作用,使鮮度下降,並產生不良之物質。對於漁獲物鮮度狀態判斷,有官能檢定法、細菌學方法、物理學方法、化學方法等,最常用的官能檢定法來檢測鮮度來判斷漁獲物的新鮮程度其簡介如下。

官能檢定法
最簡易又不需要其他工具的方法。利用人體之眼、鼻、手去看、嗅、觸摸,來判斷魚類鮮度;此法需要經驗的累積,且判定之結果依個人主觀不一而略異,但大致判定的結果是:

1.      眼睛
魚之眼睛清晰透明、無混濁者為最新鮮;眼球混濁、下陷、變紅,甚至脫落者為不新鮮。但凍結過的魚,眼球呈白色;水冰浸漬過的魚眼呈混濁,這兩種並不表示不新鮮,應以區別之。
2.     體表
體表具有光澤感,保有個別魚種特有之色彩,又無黏液產生者為最新鮮;若魚之色彩稍褪,但魚鱗仍緊附魚皮膚上者為新鮮魚;若魚之色彩褪;不具光澤、有黏液產生,魚鱗易脫落者,則為不新鮮。
3.    
鰓緊密色呈鮮紅、無惡臭者為新鮮魚,若鰓色漸淡變成粉紅色、白、灰、暗綠色,表示鮮度漸漸下降、腐敗。但水冰浸漬之魚,其鰓色會變淡,不可視為不新鮮。
4.     腹部
內臟堅實而鮮明者為新鮮魚;鮮度低落時,腹部會軟化、變黑、且開始液化。因魚種不同,有的腹部易於破裂、致內臟或小骨露出者,應加以區別。
5.     肉質
肉堅實有黏性、有彈性(以手按壓不留凹陷),呈透明感,肉與骨頭、皮不易分離者為新鮮魚。鮮度下降時肉質變軟、無彈性(以手按壓會留凹陷)、無透明感。
6.     氣味
新鮮魚具有海水或淡水特有之鮮味;不新鮮者會有腥臭或氨等的腐臭味。

上述方式是針對在市場購買新鮮或冰鮮漁獲的判定鮮度方法,但是對於冷凍水產漁獲此方式的判定鮮度就不太適當。冷凍水產的鮮度判定改從細菌學與化學方法來檢測。

食品衛生法規對此兩者另有規範:冷凍鮮魚介類其限量數值,如生菌菌數每公克需在3百萬以下,而揮發性鹽基態氮每百公克需在25毫克以下因此在產品的檢驗報告中,此兩者數值越低就顯示其鮮度越高。

安永鮮物的龍膽石斑鮮度指標為特優級別,因為養殖龍膽石斑在活魚狀態進場,經過迅速冰昏、放血、三清(去鱗、去鰓、去內臟)等程序,經預冷後真空包裝,再以細胞活存技術(Cells Alive System,CAS)鎖住鮮度。產品鮮度可以由檢驗報告的數字證明,解凍後的肉質與氣味更能證明我們產品的鮮度,烹煮後則可表現出如活鮮魚調理的美味與口感。






安心食材、鮮美料理、便利下廚,盡在安永鮮物。